在历史街区修缮中,“传统建材才够味、够耐用” 的观念根深蒂固,新型材料常被贴上 “形似神离”“华而不实” 的标签。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仓桥直街的保护性修缮工程,却让蓝翠鸟水包砂打破了这种认知定式。这款新型环保材料凭借对历史风貌的精准还原与优异的环保性能,成为 40 栋清末民初建筑外立面修复的首选,供应 62 吨产品,为古城注入绿色修缮新动能。
仓桥直街作为绍兴古城的 “活化石”,保留着 “一河一街、两岸民居” 的宋代格局,此次修缮涉及 5.3 万平方米建筑立面,既要守护 “乌瓦粉墙、石桥流水” 的江南意境,又要符合现代环保修缮标准。当地居民和文保工作者起初对水包砂充满顾虑:“老墙的包浆是几百年雨打风吹出来的,工业涂料喷上去能有那股子沧桑感?”“环保噱头而已,说不定过两年就开裂掉色。”
蓝翠鸟以水包砂古建肌理精仿的特性,破解 “形似神离” 的质疑。技术团队采集直街典型建筑的砖石样本,通过 3D 扫描建模分析其风化程度与纹理特征,再用 “多层彩点叠合” 技术调配出对应效果:针对明代砖墙的 “冰裂纹”,采用 0.1-0.3mm 的细彩点模拟砖面风化剥落的质感;对于清代石桥的 “青苔痕”,则用绿色复合彩点实现湿润状态下的自然晕染。在样板对比区,连深耕古建修复 30 年的匠人都坦言:“不凑近摸,真分不出哪块是原墙,哪块是水包砂做的。”
为打破 “环保与耐用不可兼得” 的偏见。
蓝翠鸟重点呈现水包砂生态耐候双优的优势。产品采用稻壳灰改性乳液作为成膜剂,原料取自农业废弃物,生产过程碳排放较传统涂料降低 58%,且甲醛、苯系物检测值均为零。针对绍兴多雨、湿度大的气候,添加纳米级氧化锌防霉因子,经 1200 小时冷凝水测试无霉斑生成;耐紫外线老化测试显示,5000 小时后色彩保留率仍达 93%,远超项目要求的 80%。试涂在河边的样板墙历经两个梅雨季,无起鼓、无泛碱,性能表现甚至优于部分传统青砖。
水包砂微创施工特性进一步强化了新型材料的环保价值。传统修缮需铲除大面积旧墙面,产生大量建筑垃圾,而水包砂可直接在稳固的旧基层上施工,配合专用低压喷涂设备,单栋楼施工产生的粉尘量较传统工艺减少 90%。施工期间,沿街商铺正常营业,店主们反馈:“没闻到刺鼻味,也没看到堆成山的废料,不知不觉墙就修好了,一点不耽误做生意。”
水包砂凭环保实力突围,刷新仓桥直街修缮认知 留言探讨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。文明发帖违者必究!